燃灯寺公墓管理处电话
028-87558361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彼此交流最了不起的生物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彼此交流最了不起的生物演化成果,同时却也成了认知真实世界的障眼。视线内外是可见与不可见,科学内外是己知和未知,语言内外是可说与不可说。可能语言本身就馅于二元,这也是我们思考往往不能扩展的原因。
青少年不喜欢听大道理,却喜欢追星,明星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被粉丝无限放大。人们雕塑神像,在心理上与孩子无异。
许多二元对立的概念,其实是一个维度上数量的不同而已。光明和黑暗,可以视作亮度>0和亮度=0;长短高低,也只是距离上的不相等造成的;热冷是温度上的不同。
量的差异,用两个对立的概念来表示,类似于一种放大镜的作用,让人重视这些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重大的危险。
我觉得先得确认一下“二元对立”的定义,我的理解是事物能且只能分成这二者之一,没有中间和模糊地带,而且一个事物在同一个时空下只能被归类为其中一个而不能两者皆可。这里面最值得思考的,是在动态环境下,随着时空的转换,一种表现出来另一种的性质、或者直接变成了另一种。这个算吗?如果不算的话,很多相对的概念,都不算严谨的二元对立。
成功和失败是二元对立的吗?在固定场景下,一次事件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但如果多次博弈的无限游戏,条件是不停演化的,那成功和失败对于今后行动的意义就不同了,成功的经验固步自封就会失败、失败的教训总结可以促进成功。或者用万老师专栏里学习到的思路,成功和失败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而它们的对面是平庸。
大周末的,再来个文艺一点儿的~就说爱和恨吧。其实,无数浪漫小说的角色们在努力身体力行不是爱死你就要要恨透你,或者爱恨交织、爱恨转换以及等等,丰富了茶余饭后学习之余的放松脑力时间,但是,爱和恨真的是二元对立的感情吗?不是吧,我觉得这两个是同样烈度、同样指向、让人都行动疯狂的感情。爱和恨在一面、它们的对面是冷漠和无视吧。不过,这么淡写不出小说来吧~哈哈
另外,我其实一直有个疑问,恭维刘备就要说他有佛相吗?是说他本人慈悲为怀、他做的事情有普度众生的性质,在积善行德?嗯……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回答可能得分析这么做的人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吧。
二元对立一方面确实是能很好的解释世界,也确实简单好懂,人分为好与坏,占卜分为吉与凶,事情分为成与败。
但是由于人的懒惰,有了二元对立,经常就不愿意再去探索真相了,好人与坏人,都是有原因有场景的,吉与凶也是有塞翁失马那样的变化的,成与败更是有着背后深刻的逻辑。
正是由于人们习惯了二元对立,受困于语言的局限性,受困于懒惰的思维模式。经常就像用二元对立法来盖棺定论,而离真相越来越远。
老师好!
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二元对立和辩证法观念里边,有哪些并不成立,而只是语言造成的陷阱呢?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学说或现在认为是天然正确的绝对形式,总能从那些所谓绝对的正确中找到缺陷和陷阱。既然一切缘起性空,变化无常。那么,在现实中,也就无法用固定的语言或形式准确无误描绘这一切;因为所有一切,总会在变化无常中不断改变性质。
比如,发现蒸汽机工作原理以来,人类早就在发现蒸汽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工作形式,对它的原初形式做出了天壤之别的改进。今天,一切机械转动的物质运动,都有不同的名称,虽然,今天的机械转动形式都部分含有最初的蒸汽机工作原理。但,今天的机械转动的名称却千差万别,比如,火车、动车、高铁、轮船、拖拉机、水轮转动发电机组等等。
也许,几百年后,今天我们认为的那些毋庸置疑、绝对正确的观念。比如,客观、物质、矛盾对立……也会走向“空”,因为那时的人们,在发展和变化中,已经发现了今天这种观念纯粹是“扯蛋”的证据。